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援军(3/4)
自由就特么是个屁,没人管的日子才是真的不好受啊。”
这一番话无疑能够代表大多数华夏留学生的心声。
反过来,倒是孙五福这一边的人,看刘洋和陈颂好像混得有点惨,都很同情。
有人还误会他们是在日手续出了问题被日本警察给抓了起来,这是被宁卫民刚刚给拯救出来的呢。
至于正事儿方面,有了刘洋和陈颂的加入,宁卫民也是如虎添翼。
起码两个人日语都够N3水平了,直接就能去学驾驶本。
一旦考下来了,废品公司在运输方面也就立刻不成问题了。
尤其是接听电话和讨价还价方面,那是再也不会搞错地址的了。
而且他们两个跟中西良介不但能更好的沟通,也能辅助教学,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孙五福他们掌握真正实用的语言,直接导致大家伙的学日语的成效直接提高。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甚至因为刘洋学的是工科,来了日本又干了一段时间工厂的关系。
他现在可是又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于是不但给大家的手推车做了更轻便的改造。
他还用陈颂那辆破车子,又买了点东西,攒了一辆可以负重四五百斤的平板儿三轮车出来。
这一下更了不得了,孙五福的人马算是有趁手的运输工具了。
正所谓,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过去孙五福他们只能十个人当仨人用,这下有了能攒车的刘洋真的是完全不同了,他们十个人又变成了京城的十个人了。
那干起活儿来还不是嗷嗷的?
所以还别看废品回收公司的场地还没装修好呢,可这帮子人真就是靠着零零碎碎的干着,直接迈入盈利期了。
这一天下来至少弄个十五六个电器,三十八九件大家具的,零七八碎的东西无数。
尽管大多为家庭闲置品,比如地毯、塑料瓶、废弃的电子产品,但架不住数量多啊。
而且日本人什么好东西都不心疼的往外白扔,就像许多人家没开包装的礼物,都看都不看让人拿走。
所以这一天的收获也是不老少的钱,很多生活里用得上的,实用性的东西也不用他们买了。
没怎么费劲就能覆盖这些人的生存成本,创造盈利了。
如今愁的是东西多了没地儿安放啊,否则要甩开膀子折腾这些洋落儿,一天真就能靠白捡,捡出上百万円的净利润来呢。
这说明什么?
只能说日本人是真的太富啦。
也说明宁卫民的眼光好。
这废品回收的行当门槛虽低,说出来也丢人,但在当代日本是真的大有可为的行当。
那都不是砂砾里淘金了,而是大街上稳拿把攥的捡钱啊。
但话说回来了,即便是如此,对于宁卫民来说,这也仍然不是刘洋和陈颂的全部价值。
别忘了,他们还有他们的人脉呢。
留学生也是自成一个圈子,谁的人品好,谁的人品差,谁可交,谁操蛋,在这个圈子里自然会有口碑。
也就是说,刘洋和陈颂还成了替宁卫民挖掘人才的猎头了。
像他们嘴里念叨过的哪个人品厚道的沪海人褚浩然,就是一个值得培养优秀的人才。
在他们的介绍下,宁卫民和这位曾经的报社编辑接触了两次,发现确实是个富有热情,为人仗义的大好人,而且在出版刊物方面经验丰富,颇有才干。
便决定出月薪四十万円,把人给挖到手,放到《雾周刊》编辑部里去实习了。
对宁卫民来说,这个媒体日后要发挥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重任的,怎么可能完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