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小小搅浑(4k).(3/4)
点担忧的问了句。
冰芯的28nm还没试产,技术方案带来的良率问题没有彻底落地,现在这样的决策是面临风险的。
“下一个22/20nm会是个过渡节点,距离16/14nm的时间又长,28nm的市场需求量会增长很快,等到手机芯片消化完毕,需求会继续往其它产品蔓延。”
“这是一次大吃市场份额的机会。”
“我相信梁院士他们。”
方卓认真的给出了理由,等到28nm的商用落地,技术会进一步成熟,还会继续上工艺相对复杂的工艺。
而22/20nm,因为需要采用两次图形曝光技术,会增加掩膜工艺次数,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和工艺循环周期的扩大,没法很好的控制设计和生产成本。
按照冰芯内部的估算,22/20nm会是28nm工艺成本的5-2倍,这也是梁孟淞们探究跳代发展16/14nm的重要原因。
不是研究不出22/20nm,而是它的前后两代更有性价比。
“梁院士,嗯……”张汝京还有点不太习惯这样的称呼,感慨了一声才赞道,“梁院士是奇才,你方总是怪才,你们俩加在一起就是‘奇怪组合’,也难怪张忠侔这样的人也不得不大加赞赏了。”
“谁稀罕啊,张总,我年前就在申城,你带着你的大硅片过来,我们当面聊。”方卓发出了邀请。
张汝京的大硅片有所突破,虽然还没法纳入冰芯的供应,但可以先进入中芯的序列了。
“重返中芯。”张汝京欣然接受邀请,“比我想象的快了一些。”
“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方卓笑道。
“是你要感谢我在上游的奋力拼搏吧。”张汝京也笑,他刚才的下一句确实想感谢来着,没有方总的资金和资源,手里的晶圆研发会慢很多。
方卓说道:“好,相互成就,见面多喝两杯。”
“行,到时候也去给江博士敬一杯。”张汝京提到老友。
“给他烧一份我们28nm的绝密文件。”方卓想起去年与江上洲最后的见面。
全球半导体产业第一人与内地半导体产业前第一人达成年前会晤的决定。
一月的第一周过去,不管网上还是线下,过年气氛已经涌现。
也就在媒体即将曝光三星ill计划之际,三星的李在镕倒是提前跳出来,也接受了一次媒体采访。
同样是美国,他是在硅谷接受的《华尔街日报》专访,也提及了冰芯和方卓。
仿佛约好一般,李在镕也给出了盛赞,还说出“华夏内地半导体在方总和冰芯的带领下蓬勃发展”的论调。
这其实也算事实,只是,这样提的用意不言自明。
三星太子的采访在推特上还得到台记高管的附和与支持,为力撑方总就是半导体产业第一人作出有力注脚。
1月9日,方卓在推特上给了个非正式的回应。
“冰芯发展很快吗?没有吧,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是不是你们发展的太慢了?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些年的工艺研发到底用没用心,努没努力。”
“要不是易科精益求精,也不至于我自己来进入这一领域,我很高兴易科这些年在全球终于是帮着培育了很多优秀的供应商。”
“这是易科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方卓仍旧是把易科的招牌拉出来,视冰芯为众多供应商中的一个。
不等三星和台记有什么新的动静,一波来自媒体的揭秘出现,三星的“ill ”被传的有鼻子有眼。
据说是在09年确立的计划,而决策者正是三星太子李在镕本人。
这样的揭秘像模像样,台记在推特上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