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九章 松漠府(3/4)


哪怕他们一个人一天才吃正兵一顿的饭,也得赶紧弄到后边去。

张献忠抱着钵胄,顶着绿幞头抓耳挠腮:“没人,这城恐怕就得月余方可筑成,只怕东虏不会给我等那么久的时间。”

说到最后,八大王苦着脸道:“大帅,要我说啊,咱还不如再守半月,反正抢这一遭也赚了,将牛羊赶回归化城,就地撤军,让大明跟东虏鞑子打去,大帅带咱回西安称王建制,过舒服日子。”

“别人这样想,我不奇怪。”

刘狮子只是奇怪地看了张献忠一眼,诧异道:“凭兄长悟性,为何也这样想?”

一句反问,张献忠傻眼了。

张献忠完全不理解自己这么想,怎么了?

现在元帅军中大部分将领都是这样想的,他们的战略目标,即保护漠南蒙古,已经全面达成。

尽管王承恩等人跟八旗在北路交手一阵,吃了小亏,但蒙古对蒙古的局部战役却大获全胜,还收获颇丰。

在张献忠看来,如今的局面,不撤军的理由只剩一个,那就是刘承宗的面子了。

在他的理解里,刘狮子并不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

否则他也不敢半真半假的提出撤军的事。

张献忠抱拳道:“大帅,卑职愚钝,眼下局面,依附东虏的北元鞑子被咱的达兵轻易击破掠来,别说两三年,就是十年也缓不过来劲儿,待其兵势一退,额璘臣那些达官就能把牧场推到辽泽以北……”

听着张献忠一脸认真的分析,刘狮子笑出了声,抬手打断道:“兄长想的太远了!”

“第一,额璘臣他们得回得来,万余骑打进科尔沁,到现在只回来千余骑,二十三万户的骑兵都跑散了,若我等撤退,他们往哪跑?”

“第二,战事未停,先不必想战后漠南诸部能将地盘推到哪里的事,不控制兴安岭,我等拿什么保证,推进至岭东的贵族不与歹青沆瀣一气?”

“最后,我也想回陕西。”

“八旗兵行军快,野战突阵凶猛,黄台吉吃了这么大的亏,岂会善罢甘休?”

刘承宗看向远方起伏山峦,面容慎重地摇头:“我驻军于此,歹青或许不愿与我结大阵打会战,可我军西撤,其师必冲突而来,不予其重创……我等势难还陕。”

这其实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刘承宗很清楚,他的蒙古军团虽然帮歹青的蒙古诸部减丁万余,但这打击的是战争潜力,而非直接使八旗伤筋动骨。

黄台吉所部,野战能力尚在。

这种情况,人家不会让他们轻易离开。

刘承宗不再多说,只是翻身下马,招护兵取来塘骑钻山沟绘制的精细舆图。

他在图上以手示意,道:“兴安岭南麓,自西向东,经克什克腾分南北两路,北路有贺虎臣、冯瓤的车营,一夫当关;南路则劳烦兄长在此督筑松漠府城。”

“至于东边的巴林部故地,则由高应登率第一旅修壕筑寨。”

“松漠府的地势极好,西面青山道可通北路,可藏兵驻营,便于南北两路互相支援。”

“于此处修建山城,先夯出四面土墙,先有个城池的样子,前线若交兵后撤,也能有个休整之地,至于后面如何修造,先不着急,等我设计好。”

说实话,刘承宗现在只知道,歹青八旗的攻城能力很强。

而元帅军的守城能力究竟如何,他不知道。

只能凭感觉,认为差不了。

因此,情况允许的话,他不打算在松漠府修建传统城堡,而是想在这凭借他的长久积累、地形优势,设计并修建一座能发挥元帅军火器配置的新城堡。

使元上都、松漠府以及东面的巴林部连成一线,既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