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 荀彧前来的真实目的(中)(2/3)
间太短,屁股还没擦干净呢就想对外征战,而且还是开口就是征募十万兵马,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董虎、袁绍、曹操等人也都是年年战争不断,可他们与刘协有着很大的区别,袁绍可以整死无数冀州刘姓宗室,以此夺得供养二十万兵马的粮食和土地,曹操同样也可以纵兵抢掠富户,但刘协是皇帝,他不能肆无忌惮的抢掠益州本土富户家族的田地!>
但不管怎么说,包括董虎在内,任何一方诸侯都有一腚屎没擦干净,都需要面临境内大大小小富户家族的不满,但他们也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军队都有直属田地供养,而朝廷无法通过“明抢”手段来获取供养兵卒的田地,只能依靠征收税赋来供养兵卒,关键是……正常的税赋能够让朝廷供养十万兵卒吗?>
朝廷毕竟是朝廷,想要毫无理由的掠夺富户家族的田地是不现实的,这会愈发丢失民心,更加没法子重新夺回天下。>
从雒阳迁都长安,之后又逃难似的跑到襄阳,再之后又流转到了成都,包括皇帝刘协在内,所有大臣们都遭了老鼻子的罪,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刘协想用一些宦官扒拉益州本土大族的田地,朝堂上大臣们也会群起反对。>
强取豪夺是不现实的,增加赋税同样也不现实,地主与佃户在几百年的拉锯战当中,地主富户已经将百姓利益打压到了警戒线位置,只要稍微增加赋税就会造成百姓饥荒,就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所以朝廷增加赋税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让底层百姓承受增加的负担,继而造成大面积饥荒和民怨积累,要么让地主富户承担增加的赋税,以此避免饥荒和民变的发生,可问题是,地主富户愿意承担朝廷增加的赋税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要朝廷增加赋税,一定会引起益州本土富户家族的群起反对,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会群起反对,道理并不复杂,虽然益州本土大族势必会与外来的各个家族明争暗斗,但双方的本质却是一样的,而且一旦益州本土家族群起反叛,没有多少根基的朝廷官吏们就会是第一个倒霉蛋!>
不能强取豪夺他人的田地,也不能大幅度增加百姓的赋税,刘协又哪来的底气征募十万兵马?>
一开始时,益州百姓生活的好好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处处都是太平祥和,结果刘协带着朝廷跑到成都后,一开口就要征募十万兵卒,就要从百姓兜里掏出两三百万石粮食,益州百姓会怎么想?>
益州本土大族与朝廷争吵了数月,十万兵卒没能征募到,两三百万石粮食也没能送入府库,朝廷的威望又成了什么?>
董虎暗自摇头,有些事情根本不用细想,只需要知道天下未乱之前,雒阳坐拥天下赋税情况下也才能养活一两万常兵,仅凭此就知道益州是不可能以赋税养活十万兵马的,除非刘协自降身份,将帝王降格成了一方诸侯,不要脸的学着其他诸侯们纵兵抢掠,但这是不可能的。>
乱世多妖,一个王朝一旦衰落,几乎就是不可逆转的,不是说想改革就可以改革的,里面的各种势力相互扯腿极为严重,偏偏越是衰落的帝国越是想维持帝国的尊严与荣耀,皇宫内的支出,朝臣的俸禄支出都不会少了半分,偏偏赋税又极其难以有效增加……>
董虎根本不需要去看成都密探送来的信件,他也能大体上判断出益州现在的乱局。>
想着密探送来的信件,董虎又一次看向有些颓废的荀彧,说道:“咱说这些,只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你前来的雒阳的目的,只不过是担心咱趁着益州动荡而落井下石,但咱已经给你了保证,只要刘协不主动招惹咱,咱就不会对益州发动进攻。”>
“之所以咱不想对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