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一章 太傅求见(1/2)

这时,白太傅放下茶杯,笑着问孙羽道:“孙大人,请问这茶的名字是什么?它又来自何地?”

“此物名叫咖啡,产自遥远的一处国家,不过它的种子在我大秦也能种植。”孙羽解释了一番。

白太傅深深点了点头:“难怪老夫在七国之内都有不错的见闻,却没有见过这种茶。看来老夫仍然需要不断的去学习。”

“呵呵,白太傅的心态,才是我辈学者之中的楷模。”

听着孙羽的夸奖,白太傅却愧不敢当。

白太傅突然沉默了一会,他的内心在不断的起伏和波澜,“实话实说,在老夫看到孙大人的科举改革后,我是非常震惊的。”

“大秦表面无比的强盛,这是陛下之福照耀。但是表面的强盛之下,也有非常多的弊端,这些弊端就像是枷锁一下,限制着大秦的所有具有才华的人。”

白太傅从民间的一位学者,不断的苦读,游走七国,拜师圣贤,如今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知道这一切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白太傅的出身虽然不是太好,但也算是闲云野鹤之人,可以在七国之间任意求学游荡。

“在我看来,那些对大秦百姓禁锢的枷锁,便是阶层和出身。出身贫农的人,就算聪明伶俐,没有求学的机会,他们可能错过真正适合学习的年龄。”

白太傅这样说着,对着孙羽看去,想看看孙羽是否同意自己的见解。

孙羽听到白太傅的话,感慨良多,很多枷锁的禁锢,都是无形之中的,如果知识被禁锢,那么有的人即便再努力,他们努力的方向都会不对。

一个不正确的方向,又如何能够产生对的结果?

“在我看来,秦国现在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在秦国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私学。”白太傅再次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汇。

私学,是秦国目前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很多富家子弟在年少的时候,会请老师到家中指导教学。

若是没有钱请老师,自然也可以将孩子送到私塾去读书,这样也能通过写字读书,逐渐拥有一些程度的文化。

而私学和私塾是不同的意思,私学更代表的是例如各个大师名家,在民家招收弟子,将毕生所学用来传授给自己的弟子。

私学更像是一些读书协会。名师出书立作,大家一起讨论求证。

譬如鲁班、鬼谷先生、墨子、孔子、老子、韩非子,此之等等大概可以称为私学的典范。

白太傅便是因为拜了几位名师,才增长了不少的见闻。

奈何天下名师太少,若是想让天下人都能获得学问,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私学毕竟太少,弟子一共也就那么多人,未来的大秦需要的是更多有才华的人,所以依靠私学来强盛我大秦的教育,很不现实。”

孙羽当即将私学的弊端讲的十分清晰,他继续说道:“对于教育上的改革,并不在于几个大师、或者几百位大师。而是在于一个教育传承系统的闭环完善。”

“由一个老师教育一百个学生,这一百个学生中学业优良的二十名学生,又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出去。这就是闭环!”

“受教了!但是若真如孙大人所言,那么这学到的知识可是粗浅的很,必定在真正的大师面前不堪一击。”白太傅一眼就能听明白孙羽讲话的内容含义,对其指正。

“其实更多的知识,不是闭门造车出来的,大师也不是在家中就能产生智慧。大师需要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日常生产活动,才能造就真正的大师。”

“这次的改革教育,虽说看起来只教授了几年的知识,却对他们来说,如同一次洗礼,让他们适应新形势的生产生活。每个人的学习,其实都是一生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