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7章 诗与现实(4/5)

所谋者,至少是东南半壁。”

“东南半壁!”

邱浩的话,让慕天颜一怔,随即摇摇头笑道。

“东南半壁?邱公子,你高看他了。且不说东南尚有朝廷数万大军,光是耿精忠、尚之信,哪个不是数万精锐?就凭他王和垚不过万余兵马,何以占据东南半壁?”

“这绝非小人信口胡言。”

邱浩却是不屈不挠,继续言道:

“剃发辫、开海禁、启盐政、创办武备学堂、授田等等,王和垚所图乃大。衢州大溪滩一战,王和垚临阵倒戈,以数千部众,大破我浙江精锐,其部之悍勇,非寻常劲旅可比。因而,小人以为,王和垚兵强马壮,其所谋,必不仅仅是浙江一隅!”

邱浩的分析听在耳中,慕天颜轻轻点了点头,捋须沉思。

“大人,浙江叛军长于火器,训练有素,且令行禁止,沙场鏖战舍生忘死,若任其坐大,必会成为朝廷腹心之患!大人何不奏请圣上,早日发兵,剿了浙江叛军?”

慕天颜不言,邱浩忍不住再奏。

他于杭州城月余,对王和垚部的所作所为,军政事务,包括募兵练兵,都是亲眼所见,耳听为实。

“奏请圣上?”

慕天颜看着前方,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浮起一丝无奈。

“浙江之事,天下震惊,皇上亦是龙颜震怒。不过,现在皇上最担心的恐怕还不是浙江,而是湖广。吴三桂,已然成了皇上的噩梦,欲除之而后快啊。”

皇上年轻气盛,想要削藩,以将天下兵权收归朝廷。吴三桂反对削藩,起兵谋反,天下响应,半壁江山落入叛军之手,京城人心惶惶,几欲迁都。

皇上心中,当然以除掉吴三桂部为燃眉之急了。

邱浩再道:“大人何不苦谏?剿灭浙江叛军,福建与台湾内讧,东南必会自破,朝廷也可集中兵马对付吴三桂。皇上英明神武,必会斟酌,必有圣断!”

“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今湖广战事激烈,官军与吴三桂部绞杀正酣,官军难以抽身南下。相比吴三桂部,浙江叛军在皇上眼里,不值一提。”

与其说浙江叛军不值一提,倒不如说朝廷无力应付天下叛乱,只能且战且守,战湖广江西,而守东南长江一线。

从湖广调兵,万一吴三桂部过江,大军北上,所造成的后果与影响,难以估量。

注意到邱浩眼神里的急躁,慕天颜摆摆手,阻止了他,他站起身来,走到了窗边,看着窗外的高树,蝉鸣不绝于耳。

“贤侄,天威难测,谁叫你我是汉臣啊?”

说这话的时候,慕天颜似乎动了感情,对邱浩的称呼,也变为了“贤侄”。

一句“谁让你我是汉臣”,让邱浩想要继续说的话,卡在了嗓子里面。

慕天颜官场沉浮数十年,他又岂不知哪些该上奏,什么时候上奏?自己又何必再强人所难?

“多谢大人赐教。”

邱浩无奈,想起一事,忍不住道:“大人,黄公子北上,只为精忠报国,建一番功业。大人为何将其拒之门外?”

慕天颜称呼他一声“贤侄”,他却不能称呼其为“叔父”,除非慕天颜亲自开口,要求他这样称呼。

“邱公子,“浙江”二字,如今是禁忌,最好莫沾。杭州黄家若是落个满门忠烈,本官也许会收留他,千金买骨。”

果然,慕天颜郑重其事,叮嘱起邱浩来。

“黄家要真是忠义,就该举家北上,或杀身成仁,自会在皇上心中落个好名声。如今不声不响留在杭州城,不是叛逆也是附逆了。”

慕天颜的话,让邱浩凛然心惊。赶紧道:“多谢大人教诲!小人铭记在心!”

谋逆之事,即便是嫌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