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一章 风雨(2/4)

绝一些,我不想黑暗的影子附着在王爷的身上,所以这口黑锅必然要有人来背--尽管这会让我对我自己以及锦衣卫的结局更加悲观,但只要能让王爷继续站在光明里,我就可以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他闭着眼,却准确地找到了年轻锦衣卫的方向,转头平静地说: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么?”

......

东门前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青石板垒成的,很平整,但汴京土地松软,所以就算宫城重地在建设时小心地夯实了很多遍,在刚刚下过一场雨后,也难免积起水来,泥泞一片。

百官就跪在这样的地上,即使特意挑选了块没有蓄积雨水的地方,但跪在那儿双膝磕着冰凉的石板,再加上数九寒天,一个个的还是看起来狼狈至极,有些身子弱的已经快支撑不住软倒在地,就算是能挺过今天这轮受罪,回去怕是也要大病一场。

而在东门四周,除了围成人墙维持秩序的禁军以外,还有很多锦衣卫的番子在游走巡弋,以防止某位官员跪得不踏实气急败坏跳起来,让外面围观的百姓看了笑话。

当然,虽然是要百官跪着议事,但几位阁老还是地位比较特殊的,不仅不用跪,还能站在东门下方避风,宫里的内侍送出来暖身的姜茶与手炉,跟在地上跪着的百官比起来,他们这待遇算得上极好了。

按着各个衙门、官职大小依次序排开的官员们很不想跪,但那三封奏折以及四周的锦衣卫已经完全摧毁了他们的心理防线,在亲眼看过顾怀撕破那一直以来平和大度的形象,选择在朝会上向百官以及天子发难的一幕后,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反抗这位已经权倾朝野的藩王--所以就目前来看,百官还是以“天子下诏百官议事”的理由骗过自己,老老实实地跪在东门外。

沉默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上到六部尚书,下到清贵学官,所有人的脸色都一样难看,所有人也都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来改变眼前的处境,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是有人忍不住了,声嘶力竭地开口:

“靖王以军功凌驾朝纲,视我等为刍狗乎?!”跪在前方的老臣老泪纵横,“《周礼》有云‘刑不上大夫’,今日却令文武百官跪雪议事,成何体统?这是把朝廷的脸面踩进了泥里!”

有人开口,自然也就有人跟着,他们跪是跪下去了,但很显然跪得心不甘情不愿,甚至到了这一刻,还在试图用言语控诉顾怀:

“我等苦读诗书,忠心报国,如今却被如此羞辱...”

“殿下以武夫之悍践踏礼法,视孔孟之道如敝履乎?!”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有人浑身颤抖,“殿下令三公九卿跪雪听训,犹断君王手足——他日史笔如铁,必记此日百官膝下积雪三寸,乃大魏气节冻毙之时!”

更是有人主动撕破了脸:“霍光辅政犹知谒高庙,曹操挟天子尚存汉室名!禁军锦衣持戟监跪,甲胄映日如林,敢问这是大魏宫城的东门,还是靖王府的演武场?!”

“《孝经》云‘资父事君,忠孝一体’!如今靖王使天子称叔父于朝堂,令百官跪于百姓眼前,莫要以武夫戾气冲了天道!”

雨渐渐大了起来,众官员淋得犹如落汤鸡一般,没开口的人还拧一拧官袍上的水,挪一挪位置,可已经开口的官员便顾不上这些了,只是一个劲地朝着城楼倾泄自己的愤怒。

而在高高的城楼上,一袭玄色蟒袍的顾怀负手站在栏内,低头冷冷地看着那些尤自喝骂不止的官员,不发一言,身着团龙袍的小皇帝站在他的旁边,却连头都不敢抬,禁军卫士与锦衣卫站得都比较远,更没有勇气回身打量这大魏最有权势的两个人,而在顾怀与赵吉的身后,沐恩一如既往地微微躬身站着,只是眼神里全是对那些官员倒了大霉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