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不问,不说,不究”政策(3/5)
不过话又说回来,沃尔夫冈·施多德奖对于新人导演的处女作而言,已经是个很难得的荣誉了。
至少陶希武本人和陶家人对此结果都非常高兴,陶玉成恨不得拿着大喇叭满世界宣传宣传。
宣传这事不劳他费心,国内的媒体们就代劳了。
毕竟贾导得了奖能被吹,没理由「陶导」得奖了就不行。
连着登上国内几十家新闻媒体的版面,陶希武这回真成名了。
回国接受了一堆采访之后,他还如坠梦中。
「就得了这么个奖?我就成名导了?」
「不是名导,是名导种子!」陶玉成难得严谨的说道。
他满眼期待的看着儿子,「一晃章艺谋他们这些第五代导演都成名十年了,现在也该第六代导演冒头了。」
被冠以「第六代导演」的名号,陶希武知道这不是他老父亲的发明,而是这几天媒体上的报道。
暴得大名,要说他心里不高兴、不得意那是假的。
可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录像厅》从筹备到拍摄,他的贡献实在称不上是合格的导演,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心里同样不免发懵、发虚。
今天是陶玉成为儿子张罗的庆功宴,家里人都在,见陶希武神色间似乎充满了压力,林朝阳轻声说道:
「张爱玲有句话说得很好,成名要趁早。沃尔夫冈·施多德奖谈不上是多大的荣誉,但对你在业界的发展确实有极大的好处。
只要你愿意在这条路上发展,态度勤恳点拍下去,要成为名导不是什么难事。」
林朝阳这话既是对陶希武的开解,也是一种保证,
他能看出陶希武并没有做好得奖后一举成名的准备,更没做好成为名导的准备。
但没关系,六川之流都能成为国内电影圈的名导,多个陶希武又有什么关系?
陶玉成听着林朝阳的话开怀道:「你大姑父说得没错!你别以为一夜成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懂得珍惜。
你虽然不是导演专业出身,但既然拿到了荣誉,那就证明还是有点潜力的。
以后踏踏实实的拍片子,咱不指望像章艺谋、陈凯戈那样拿遍欧洲三大、金球奥斯卡奖,慢慢来,攒几个区域性的奖项就够用了。」
「我明白了。」
接着,家里人继续聊天,陶希武谈到了《录像厅》的发行工作。
沃尔夫冈·施多德奖不算主竞赛单元的大奖,但因其聚焦新人导演和独立制片,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聚焦了许多欧洲艺术电影发行公司的关注。
得奖的导演不仅会被外界视为柏林电影节的嫡系,未来新作品的投资、发行也有了保障。
《录像厅》得奖之后,包括法国2在内的六家发行商对这部电影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取得了电影在海外的发行权。
《录像厅》在欧洲几个国家的发行权买断价格不算高,都是3~6万美元不等,一共收获了27万美元。
陶希武对此已经很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这部电影总投资也就20万出头,27万美元相当于223
万人民币。
更何况,未来《录像厅》还可能依托林氏影业的发行渠道在国内上映,还包括一些海外的版权收益。
这笔投资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来看,赚大发了!
陶希武说起这件事满心欢喜,他知道林朝阳不差钱,他高兴的是自己没有辜负林朝阳的投资和期待。
说到电影收益的问题,林朝阳对他说:
「电影赚钱了是好事,钱就不用给我了,当初说了是赞助。
所有的收益1/5你和你同学们分了,具体怎么分你自己做主,剩下的就当作是你新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