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我来示范一下吧(3/4)
加起来都要好。毕竟他是正宗的红案厨师,科班出身,练的童子功,刚才的话虽然有一些自吹自擂的成分,但作为一名淮扬菜厨师他的勾芡水平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勾芡是技巧,是要在有良好基础的情况下刻苦练出来的。
臧良觉得自己的勾芡还行。
虽然动作没有那么花里胡哨,不够夸张,不够麻利,不够天花乱坠,不像拍电视剧,其他的都还行。
这要求达到了呀。
勾薄芡,勾芡两次。
勾芡的目的是让蟹黄酱的味道没有那么浓郁,用淀粉水来冲淡,同时又给蟹黄酱厚重的口感,让它在成为包子馅的时候不至于突元,上锅蒸制之后能给出一个更好的反馈。
臧良觉得他悟性不算差,他对蟹黄酱的理解应该没什么偏差。
但是郑思源和谭维安都觉得不行。
郑思源觉得不行,是因为他这段时间做了非常多蟹黄酱。加上他本身就会做蟹黄酱版的双蟹包,越做他就越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蟹黄酱,他很难说出藏良哪里不行,但他知道就是不行。
谭维安觉得不行,是因为他懂蟹黄点心。
他对蟹黄点心有最真挚的热爱,站在厨师的角度,他肯定臧良的手艺,站在食客的角度,他觉得这个不行。
对此臧良:
不是,你们白案厨师现在都这样吗?
原因都不说,一句我觉得就把我打发了。
臧良只能抓刚刚切完萝卜的秦淮来评理。
秦淮非常熟练的拿着勺就过来了。
虽然他这段时间一罐蟹黄酱都没有做,对双蟹包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分析和做凉拌海参,但他有非常丰富的试吃经验,
蟹黄酱对不对,他一口就能尝出来。
如果你要问他哪里不对,秦淮只能告诉你:他觉得不对。
没错,在秦淮的带领下,双蟹包研究小分队已经成为了完全的觉得派。
正常情况下,研究点心的阶段如果觉得哪里有问题,是要指出、说明、分析、讨论的。
这是很正常的流程,因为在研究的时候,尤其是很多人一起研究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路,你不有理有据的说服对方是很难达成一致的。
之前在黄记研究四喜汤团百果馅的时候,郑思源和郑达差点因为理念不合父子反目。
但是现在,双蟹包研究小分队的队员们显然没有这个问题。你只要说一句我觉得不行就够了,不用问为什么,问就是觉得。
至于你懂不懂这个觉得是你的事情,反正懂的都懂。
秦淮把臧良做的所有蟹黄酱依次尝完,沉默了十几秒,说了一句:「我觉得不对。」
「是吧!」谭维安疯狂附和,「我刚才也是这么说的,臧良非不信。」
臧良:?不是,你刚才说什么了?
不过臧良对秦淮还是很尊重的,毕竟他想从秦淮那里学到一点感觉:「那秦淮你觉得是哪里不对呢?」
「我不知道。」秦淮摇头。
臧良:?
「反正就是不太对,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蟹黄酱的味道和口感。当然比之前做的要好,但是还是没有找到那个最对的感觉。那个感觉你知道吧?反正就是那种感觉,应该还是勾芡的时候出了点问题,刚才曹师傅跟我说她所说的勾芡要求其实还蛮高的。」
臧良:??
看着臧良脸上的问号,谭维安只觉得出了昨天晚上的恶气。我还以为你有多懂秦淮说的感觉呢,原来你也只是懂一点感觉。
「要不你再做一遍,让我看看?」秦淮提议。
「行。」臧良非常爽快地答应,他本来就是过来帮忙的,他已经做好了在云中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