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无战事(3/5)
,就算是把大泉铸到五千,那也吃不住劲啊!
光是正在组建的五千骑军,这还没有开始打仗呢,一年所消耗的钱粮,就抵得上一支五万步军——这还是不打仗的时候。
养一匹战马所耗,至少相当于养六七名士卒。
再加上骑卒所耗。
还有需要配备的兵器,盔甲等等。
养一骑可养十步卒,真不是说笑的。
这还算是节省的。
真要按汉国那种养法,那就更高了。
就吴国这点底子,原本光是养国内这些水军步卒,都得铸大泉一千。
如今还要多养这么一支骑兵,没了汉国的支持,财政崩溃那就是眨眨眼的事情。
孙权当初也没想到养这么一支骑军的负担会如此沉重。
要说他心里没有一丝后悔,那肯定就是假的。
但事到如今,他就是心里再怎么后悔得滴血,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撑下去。
毕竟付出这么多心血,还给汉国送了造船技术,教了船战之法。
最后一战未打,就把骑军解散了,那才真是叫赔了夫人又折兵。
沉没成本太高了!
不光是吴国的府库不支持吴国再打一仗,而且吴国国内的局势,同样也不支持吴国再像早年一样,能年年出大军北上。
前年偷袭寿春差点得手,但最终功归一篑,接着太子孙登突然病重身亡。
对年逾六十的孙权来说,委实是不小的打击。
如今吴国国内暗潮涌动,孙权已经感觉到时间紧迫,不得已把重心转到了整顿内部,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对外。
故而此时陆逊的上奏,实是正暗合他之意。
于是他装作纳听谏言的模样,暂停派兵过江,又让有司占卜北边之事。
很快,太卜上疏,言有望气者判断不利于出兵。
果然,不久之后,江北再次传来消息,魏军增兵舒县,不过是加强防守,没有南下之意。
朝中大臣由此皆称赞陆逊有先见之明。
孙权亦赞之,实则心里越发忌惮之。
不过此事之后,孙权有感于诸葛恪确实如陆逊所言,挑衅北境过于频繁。yu.et
若是换成以前,尚还好说。
但此时吴国不同往日,于是调诸葛恪移守柴桑。
诸葛恪被调离了前线,失去了立功的机会,又得知此事有陆逊之故,他知道上大将军向来嫌弃自己,于是给陆逊亲自写了一封信:
杨敬叔传述清论,以为方今人物凋尽,守德业者不能复几,宜相左右。更为辅车,上熙国事,下相珍惜。将进之徒,意不欢笑,闻此喟然,诚独击节。
愚以为君子不求备于一人,自孔氏门徒大数三千,其见者七十二人。至于子张、子路、子贡等七十之徒,亚圣之德,然犹各有所短,师辟由喭,赐不受命,岂况下此而无所阙?
……
夫不舍小过,纤微相责,久乃至于家户为怨,一国无复全行之士也。
大意就是国家这些年来,人才凋尽,应当大胆提拔,圣人弟子三千人,出色者也不过七十二人,而这些出色弟子,也各有所短。
圣人弟子犹然如此,更何论我们这些人?
只望上大将军不要揪着小过不放,苛责求全,否则的话,久而久之,大家只会互相埋怨,我们大吴再也没有人才得到提拔了。
诸葛恪的信送到陆逊手里,但陆逊观看过后,只是放在一旁,并没有给诸葛恪回信。
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丞相顾雍的病情,已经进一步加重,卧榻不起。
作为代丞相,他有越来越多的事务要处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