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翰林待诏(1/2)
“属下……属下刚刚在看孙子兵法……”>
岳言说话的声音有些小,但这并不影响安庆绪能听得清楚。>
孙子兵法?>
安庆绪第一时间愣了一下,随后才想起来,当初抄廖家的时候,还从廖家搜刮了一批数目不小的书籍。>
这年头,各个世家除了喜欢将外面的土地往自己的兜里划拉以外,就喜欢在自己家建书院藏书。>
廖家当然也不例外。>
高尚当时还带着人清点了一番,光是廖家这一家的藏书就不下千卷。>
在抄了廖家之后,这些书籍自然也归安庆绪所有。>
于是他便让高尚带着人从中捡了一些和军事地理相关的内容,送到了军营当中去。>
此时文武虽然割裂,但整个社会的风气还没有完全达到后面晚唐五代时期的,文人不如狗,武夫遍地走的状态。>
边军内的士卒大多瞧不起所谓的读书人,但内地风气依旧尚可。>
尤其是前段时间还是城内平民百姓的那些新军,对知识和书籍仍然抱有着极大的渴望与尊敬。>
安庆绪也知道,自己送书这一手在军营当中还掀起了不小的动静。>
只是他倒没想过,居然有人会对书籍痴迷到,连晚上值守都要偷摸看两眼的地步。>
“孙子兵法……这倒是本好书。”安庆绪点了点头,道:“看到哪里了?”>
“属下……属下已经看到九地篇。”>
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九地篇已经是第十一篇了。>
“你看得倒还挺快。”安庆绪不动声色地道:“但读书讲究的是一个理字,要消化理解书籍中的内容才是,你读的这么快,可理解了其中内容?”>
“属下……略有心得。”>
“说说看。”>
岳言心中明镜,这是安庆绪在刻意给自己一个机会。>
军法严苛,像他这种在值守之时玩忽懈怠,按军法是要领军杖的。>
不过,若是自己答得好了,安庆绪轻轻一开口,此事自然也能轻易揭过。>
岳言想了想,随后将之前揉皱塞在自己袖子里的那张书纸掏了出来,抹平放在了安庆绪的面前,道:“陛下请看,这是属下昨日读到的地方。”>
“当时属下读到此处,总觉得和当前太原形势颇为相似,所以便找人借了纸笔,将这几句话记下来。”>
“哦?”>
安庆绪诧异地挑了挑眉头,拿过了岳言放在自己眼前的那张纸,仔细看了起来。>
纸上的字数并不多。>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是谓巧能成事。”>
最后一句话,正是当初安庆绪之前从岳言嘴里,隐约听到的那句。>
安庆绪没有说话,岳言已经稍稍抬起了头,说道:“陷之死地然后生,属下以为只凭这句,便将如今太原城内的形势说了个直白。”>
“如今太原四面皆敌,唯一的援军还暂且不知何日才能抵达,此战太原若想胜,固守待援是绝对行不通的。”>
“属下以为,唯有陷之死地,然后才能生之。”>
安庆绪沉默了下。>
岳言所说确实无差,太原如果只是固守待援的话,基本就是慢性死亡。>
虽然城外的唐军和叛军也打着速战速决的想法,但太原城内也同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