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文人的战争(4/4)


嘴里慢慢念叨着东晋杨亮父子的遭遇,张浚心里也有了定计。

杨亮父子为门阀显贵,只因没有随帝过江,就遭到了猜忌,只能做以武取职的仓皇之辈。

后被桓玄、刘裕诛杀,以杨氏经历,破杨氏小儒杨博的算计,张浚的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意。

如今的八闽杨氏,不正是合了当年东晋杨亮父子的遭遇吗?

君非明君,臣非忠臣。

如今圣上,功绩难及魏武,但猜忌之心远超。

若是明君,如今行在之臣,又岂能都是当年河北从龙之人?

杨氏一门,想借文名,行伊霍之事,廓清宇内。

若是忠臣,哪有江南江北两次太学生伏阙之事?

钦宗伏阙,老杨时无疑是推动之人。

南渡伏阙,太学生陈东、欧阳澈遭诛杀,杨时也有忿怨之辞。

这不是最好的取死之道吗?

搁置手里的诸葛笔,张浚沉思一会儿之后,便将写了大半的劄子,放在了烛火之上。

以义军乱政来攻讦杨博,不若以伏阙之事,攻讦杨时来的妥帖。

几经斟酌之后,将劄子送往温州行在。

自觉开启一场文臣大战的张浚,愤懑的心情也得到了一丝舒缓。

以攻讦杨时驳斥杨博的言论,让行在依旧准许他在西北便宜行事。

只要能在富平大捷,区区杨氏,也不在他张浚的眼中。

西北的张浚,开启了文人之间的战争,而且开战之初,就祭出了杀手锏。

这是杨博所不清楚的,张浚反扑与否,与他无碍。

无论是弘农杨氏还是八闽杨家,现在与他的关系也不大。

借杜充之死逼走韩世忠之后,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引挞懒的援兵进入黄天荡。

长江太长,江南太大,宋军又太弱。

一旦被挞懒跟宗翰的两路援军扑进江南地。

那他的乐子可就大了,江东制置使的帽子,还扣在他的头上。

即便有岳爷在,率军堵截肆虐江南的金贼,也没有多大胜算的。

韩世忠负气而走,如果起了别的心思,将最近的挞懒部孛堇太一放入建康附近。

就足够岳爷喝上一壶了。

骑兵突进,即便俘获了宗弼的大批军马,岳爷的骑兵也不会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以步卒甲士对抗骑兵,还在江南的冲积平原之上。

这得多想不开,才能干这样的蠢事。

但局势如此,不想孛堇太一部肆虐江南,岳爷就只能率军硬抗。

全歼宗弼部之后,金贼必然会将目光转向江南。

不能歼灭或是击败,挞懒跟宗翰的两路援兵。

以后的江南、两淮,必然要陷入无休止的争夺之中。

这样的局面,小朝廷不会允许,杨博也不允许,岳爷只能硬上了。

如今希望全赖韩世忠的觉悟,这一点,是杨博逼退韩太尉的时候,没有想到的。

大局观是遏制不了韩世忠的,只能希冀生死观可以迫使韩太尉,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喜欢夫子霸宋请大家收藏:(.sodu777.)夫子霸宋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