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边疆风云(中)(2/3)
滚圆的头颅却是眯缝着眼睛,“只是,咱这样与官爷方便……”
得,这位便想要借口水的好处谋得些微利益。
也有在蒙古诸部落中一言九鼎的土尔扈特部信使毕格勒,汉服汉化久矣,也很是盘算过蒙古人这些年丧失权威渐渐没落的原因,深度研究过与明朝墟市总是完蛋的弊端,知道这些家伙总是飞扬跋扈,让一直自诩天朝上国之民的明人也很不爽是祸根。
简单归纳就是商人要有规矩,不能将该死的民族情绪和拳头逻辑带进
来,否则必然不能长久。
这位信使便很有诚意地对陈洛道:“蒙将军抬爱,深感惠恩。现太阳汗子嗣沦落,为建奴欺凌,皆两巨头相搏,渔翁得利矣!愿为将军化解灾祸,维持贸易,互利互惠。”
就是说甭管你们明朝还是我们蒙古,缘何都被区区百万小族女真欺凌?原因就是我们俩拼斗得太厉害,消耗国力太剧烈,结果被人家捡便宜。所以我去帮你解决掉来犯部落,我们好好通商,就都能赚翻。
但陈洛还是坚决拒绝。
他还是对这位毕格勒颇为另眼相看,要知道能看出事情根源就算本事,而更能豁得出大部落的面子背得起帮外不帮亲的罪名的,更是万中无一。
可见,现在明蒙金,可谓是三国争霸三足鼎立重演。问题只是明朝国力最盛如魏,政策却是偏安消极防御就像是蜀国,蒙古是瘦死的骆驼,渐渐没落,已经是守成的吴国,女真却强势崛起雄主辈出名将良多,倒像是曹操的奋斗时期。
应该联合的两国,却因为宿仇和脸面,没法联合,只能看着对面慢慢蚕食。
现在,虽然只是来自民间的友善,倒是一个契机,而且将为蒙古解决很关键的物资问题。要知道,自从秋季寇边的工作被建奴接管后,蒙古人也是穷困潦倒,能有个长久的通商堡垒,就意味着像女真打破明朝经济封锁扬眉吐气那般,将女真对蒙古的经济封锁也击溃。
陈洛没有想得那样远,并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通商口就像是在沙漠中接近渴死的旅人忽然得到一捧甘泉,虽然不能酣畅淋漓喝饱,却恰恰救命,也意味着不会完全绝望,再加上林丹汗尚存汗庭权威尚在,成吉思汗子嗣骨头里的骄傲未泯,他们就不会立刻向女真淫威屈服。
绝境中的一丝灯光,比蝴蝶振翼百万里外惊涛骇浪还要显著得多!
现在的陈洛还没有意识到,这如若天神下凡般的奇思妙想,让两个种族走上了与原来历史迥然相异的道路。
命运之玄奥,莫过于斯。
陈洛握住他的手,当然并非是基佬,而是表达感激的自然礼仪,很是感激地道:“毕格勒兄台与我不谋而合,现在我们北方糜烂,蒙古亦有众多部落如科尔沁等妄称太阳汗子孙,竟然给人做家奴。正是联合的时候,但正因如此,我才要拒绝你。”
毕格勒本来觉得他已然答应,正欲起行,去靠土尔扈特部的权威压服甘蓝部落,但陈洛却是一口断然拒绝,让他一口气别再肚腹中。
“老弟,”他神情复杂地道,“此商贸是一萌芽,稚嫩,脆弱,易毁,我们必须齐心协力匡扶才能期待他成长为参天神木。你亦是……”
很显然,毕格勒虽然对陈洛青眼有加,但毕竟陈洛守备长生堡的部队大家都看在眼里,虽然那长长若烧火棍的火器貌似很厉害的样子,而且粗筒炮也瞧上去很多的样子,但蒙古是兽性极重的民族,而野兽的丛林逻辑中,判断谁厉害有非常直接粗浅的标尺——块头和数量。
陈洛的人,块头当然没有蒙古大汉们魁梧,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数量太少!
按照蒙古人的思想,明人要想与两千蒙古铁骑抗衡,起码得一比五,来上整万人才好守城吧?当初平倭寇时,还不是得两个明朝战士换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