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三章 渡海(3/4)

的?”

沐恩回忆片刻,俯身回答:“兵部员外郎,任彬!”

这个名字...顾怀已经很熟了,当初任彬以兵部给事中的官职上了京城城墙,顾怀在城下砍辽人,他在城头开炮轰,后来因为对平民开炮被弹劾,去边境喝了两年风,如今虽然回了京城,这官职虽然升了,但实权却远不如之前。

“兵部尚书有功无过,这次清算也未波及,兵部有他在,孤很放心,任彬可以提成兵部右侍郎,让他先和北境边军接触一下,为以后的兵部接手北境兵力早做准备。”

“是!”

“让东门外的散了吧,告诉他们回家以后,写出一份迁都的章程来,明日早朝后递到内阁,再过几天,孤和天子就要动身回北境了,工部、兵部这两个衙门的官员随驾,京城百官后续也要过去,传谕户部,尽早挑定迁徙到北境的百姓,迁都这件事,一定要用最短的时间做完,谁要是敢出工不出力,孤就让锦衣卫去和他们聊一聊!”

......

入冬后的钱塘海港泛着江南特有的烟雨雾气,今年没有下雪,码头自然也少见白色,在走过木板夯实搭建的栈桥过后,一片开阔的码头以及接天连地的大海便出现在了眼前。

热火朝天的氛围实在很难让人感受到冬天已至,万物沉寂的味道,袒着臂膀装货卸货的水手们喊着响亮整齐的号子,更是让人怀疑着到底是不是寒冬腊月,那汉子身上蒸腾的汗气充满了力量感,而交头接耳谈着生意的商贩们,更是遍布了码头各地。

几个倭国来的和尚就在这样的场景里走下了那条商船。

自从钱塘的海港多出来许多劫掠或者通商向我国的船只后,来自倭国的和尚虽然很少,但偶尔还是能看到,当年唐时佛经东渡大海,在倭国落地生花,这么多年以来倭国的高僧都苦于不能再赴中土参加法会,如今倭国虽然因为大魏的私掠陷入水深火热,倒是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飘在海上的人,多少还是有些忌讳的,哪怕如今大魏私掠成风,但遇到来天朝上国深研佛法的和尚,多少还是会给予些优待和尊重,只是钱塘码头的小吏可不管这些,见商船靠岸,便拿着用于登记的账簿上前收钱,一时间让几个老僧眼角的皱纹都变得越发苦深了起来。

站在角落里的源本义摸了摸有些因为刮得很干净所以有些冷的光头,视线落在那些载满货物靠岸的商船,以及押着许多倭国奴隶的捕奴队上时,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没想到那位魏国的两浙总督,居然真的有办法能把他弄到魏国来。

前些日子架空他的那两位大名,已经不满足于事事都还要留情面,以“重病祈福”为由将他软禁于京都东郊的清水寺,再过上一年半载,或许就到了他该“重病身亡”的时候了,然而那位魏人,那些不知道潜伏在京都多久以及多深的魏人,居然能买通医师,谎报“心疾恶化需深海龙涎入药”,暗中将药物替换成了浸泡迷药的赝品,令那些负责监视的贵族近侍昏睡,然后用了最短的时间,便将源本义剃发伪装成赴大魏交流佛法的空海僧团随从,登上了借禅宗法会之名来大魏的堺港商船。

此时的京都估计已经乱套了吧?那两位挟持大将军与天皇的大名,估计正在把京都内外都翻个底朝天,可他们又不敢宣扬源本义消失的消息,只能一边拼命抓紧权力,一边寄希望于消弭源氏幕府最后的影响,这个时间不会太长,但也不会太短,源本义总说自己因为母亲的事情有了教训,但最后却还是走上了同样赌命的路子。

真是讽刺。

但无论如何,从走出京都的那一刻开始,这贼船都已经上了,而且魏国那位总督好像压根没有考虑过源本义想下船的可能性,这场大将军出逃的戏码根本没有和那些大名们和解的任何可能。

源本义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